反轉地球暖化100招,我們能在每天飲食上的4大基本改變,減少飲食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在2018年發表的IPCC全球升溫1.5ºC特別報告(Global Warming of 1.5 ºC)中指出,相較於工業革命前,在2030到2052年間,全球的溫升將會超過1.5ºC ,可能乍聽下來不多,但超過這樣的溫升會帶來很大的衝擊,而我們需要將溫升保持在1.5ºC之下方能在地球上永續生活。

近年來的熱浪、頻繁的強降雨、高強度的颱風或颶風、乾旱、蟲災影響全世界人的生活。不只是家園受到破壞,也面臨到許多其他的危機。

地球的變化

但在這樣的環境下,除了期望政府政策的推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非政府組織團體的投入宣導減碳的重要性,我們身為在地球上的一份子,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出什麼改變?

Photo by elizabeth lies from Unsplash

反轉地球100招

保羅。霍肯主編的《反轉地球100招》(Drawdown,此用詞平常用於描述減少軍備、提領現金或水位降低,這裡則是指減少大氣中的碳量。),從能源、食物、性別、建築與都市、土地利用、運輸、材料與新科技等面向談減碳,Kristin想分幾個主題分享這本內容豐富的書,也參考一些其他的資料。這篇先從每天最熟悉的食衣住行中的飲食講起。

你有想到每天的飲食是很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嗎?

飲食不只是出現在餐桌上那麽單純,從最開始的養/種植、生長過程、採收/宰殺、包裝、運送到上架販售的冷凍與冷藏,以及那些被浪費的食物,每個過程中都會產生很多的二氧化碳。

我們,可以做些改變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呢?

#減少食物浪費

1/3的食物離開農田或工廠後並未進入口中…我們浪費的食物每年導致44億噸二氧化碳進入大氣…若將食物浪費列為一國,將會是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者,僅次於美國與中國。

Paul Hawken, Drawdown

食物浪費是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

在開發中國家,食物浪費多發生在供應鏈的前端,如運送過程因公路狀態較差造成的碰撞,缺乏冷藏或存儲的設備,包裝狀態不佳等,導致食物在運送過程中變質而被丟棄。

在已開發國家,食物浪費則發生在供應鏈的後端,為了賣相,丟棄形狀不美觀或顏色不佳的食物,或是有過度訂購的狀況。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DG)也呼籲在2030年前,全球在零售消費端的人均食物浪費應減半。 

Photo by Joshua Hoehne from Unsplash

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則需要注意是否有過度採買的問題,我們是否有高估我們所需的食物量,特別是在特殊節日時。

如果是外食的時候,在點餐前建議先掌握餐點的份量、內容(是否有你不喜歡的食物,可以請店家不放入或替換)與口味(如調整鹹淡)、自己的胃口與食量,控制好點餐的量,避免食物的口味不合或份量過大,避免飲食過量也避免食物浪費。

如果是自己下廚,則需掌握好廚房管理,除了確實評估所需的食物量外,也須掌握廚房冰箱裡與櫥櫃裡還有哪些食物,保存期限到什麼時候等,在保存期限前食用完。評估食物量時也建議將家裡還有的食物考量進去再製作採購清單,避免購買已有的食物,造成消耗的負擔。

透過減少食物浪費也可避免為了取得更多農地而砍伐森林,在兩方面都可達到減碳的效果。

Photo by Hello I’m Nik from Unsplash

#轉換植物為主飲食

西方飲食伴隨著昂貴的氣候代價,最保守的估計指出不斷增加中的牲畜每年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15%。生產肉類與乳製品比種植具有相同營養價值的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產生更多碳排放。

Paul Hawken, Drawdown

吃素救地球,這句耳熟能詳的宣導你應該有聽過,也許你已經在執行,也許你嗤之以鼻,因為這世界上有許多其他每餐吃入大量肉類的人們?讓你覺得自己吃素的意義極低,但絕對是對環境負責任的行為。吃素是如何可以救地球呢?

畜牧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所有溫室氣體的18~20%。生產肉類與乳製品比生產具相同營養價值的蔬菜、水果、穀物和豆類產生更多的碳排放

根據Drawdown所搜集的資料,牛津大學在2016年進行了一項研究,模擬全球在2050年將飲食習慣轉以蔬食為主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如為全素,將可將原本的碳排減少70%,如果是蛋奶素,則可減少63%的碳排。以食物為主的飲食除了可減少碳排外,也可確保未來的食物永續性。

Kristin知道吃素有一定的困難,食用動物蛋白質是人類的天性,且我們的味蕾也會受肉類挑動,我們可以嘗試把每餐食用的肉量減少(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僅需50公克就足夠)、每天1餐改為素食,或是可以一週吃1天素(參考尤坦。奧圖蘭吉 (Yotam Ottolenghi)的週一無肉日(Meatless Monday)都是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用手機的行事曆提醒自己今天為素食日。

Photo by Simon Berger from Unsplash

#提高食用在地與當季產物

除了吃素外,減少你吃的食物的運送距離也可以減少碳排,如情況允許,盡量吃在地與當季的產物。

因運輸的方便,我們可以在幾乎每個季節吃到各種的蔬果,但你知道你居住的地方的食物的產季嗎?運輸的方式會依據食物的保存期限決定,故保存期限較短的進口蔬果多會使用空運與冷藏的方式,確保其新鮮,而保存期限較長的穀物則會使用海運的方式,這些運送過程除了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外,運費也反映在食物的價格上。

除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外,食用在地的食物可支持在地的農夫生計與農地健康,當季的產物則可以完整的享受到食物的風味、營養,因產量大,價格也相對經濟。

再者,非當季的食物可能會使用催熟法,如化學用品、加溫、氣體等,以確保其可在全年度被生產,並在運送過程中不腐壞。

Via Unsplash, photo by Brooke Lark

#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一次性的餐具使用除了在其生產上產生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後續的垃圾處理上也持續產生碳排,不當的處理與丟棄則會污染海洋與環境。Kristin的作法是在辦公室內放置餐具,中午用餐時使用。

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from Unsplash,

上班族每天必備的咖啡則可以採用內用或使用環保杯的方式。試想每天一杯的外帶杯,以臺灣2020年的上班日250計算,一年的上班日一位上班族就會產生250個一次性外帶杯的垃圾。

也許,試著早起一點點,在家裡或咖啡店喝完咖啡。

也許,試著帶著環保杯,裝著咖啡帶到辦公室。

Photo by Jasmin Sessler from Unsplash

你對這些減碳的看法如何呢?歡迎你與Kristin分享妳的減碳生活。

對「反轉地球暖化100招,我們能在每天飲食上的4大基本改變,減少飲食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則回應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